News

COP28的挑戰
超簡單立竿見影生活減碳法

文/柯晴 圖/達志影像 (2024/1/16)

動腦想動手做

 建立綠能需要技術和每個人的支持,但減碳與現代生活難題衝突,好難取捨——選用低碳運輸往往更花錢又費時;夏季不開冷氣難以生活。

 聯合國建議每人每日碳排放量是五公斤內,臺灣每人每日碳排放量卻有十九點六公斤,其中開車、吹冷氣和吃肉就占了一半。一棵樹一天只能吸收三十三克碳,每人種四百棵樹中和自己的碳排放,恐怕不切實際。不如從搭汽車、使用空調、吃東西,三個生活行動裡找解決方法,以下介紹小學生也能做到的立竿見影減碳法。

走路上學不搭車

減碳量
每日減碳三百五十克。

 交通運輸是全臺碳排量來源第二名。小學生從家到學校的距離以一公里計算,不搭汽車上學,每人每趟可省下一百七十五克碳排放;不搭傳統機車可省下四十六克;不搭電動機車則省下二十五克;當然,走路上學就不增加碳排放,所以嘗試不搭車吧,健康又減碳。

不開暖扇少吹冷氣

減碳量
冬季一小時減零點八公斤;夏日減一點五公斤。

 冬天在室內戴毛帽,穿外套,就不必用電暖器;以電器耗電量換算,兩小時可省一點六公斤的碳排量。夏天在客廳開一小時冷氣,會增加一點五公斤碳排量;如果原本每天冷氣運轉十小時,改成只吹兩小時,一天就能減碳十二公斤,既減碳又省錢。

多吃臺灣產製食物

減碳量
進口鮭魚換臺灣鯛減碳一公斤。

 在臺灣吃進口包裝食品,會增加航運碳排量,而進口低溫生鮮增加的碳排量更可觀。舉例來說,吃五百克臺灣鯛,取代空運鮭魚,可減碳一公斤。吃臺灣芭樂和葡萄,代替進口蘋果、奇異果或葡萄,可以減少九成碳排量。

 現在你知道有效減碳三大方向,不如和爸爸媽媽約定:每週一日走路上學,每週一日只吃臺灣食品,冬季穿暖不開電暖器,你就邁開高效減碳第一步!持續走,也呼朋引伴一起走吧!

多知道一點

 海洋大學利用天然氣發電降溫的冷海水,創造出適合鮭魚生長的環境,建立臺灣鮭魚養殖區,未來有希望吃到臺灣養殖鮭魚。另外,臺灣還在COP28發表「被動式保溫箱」,利用材料特性維持低溫,可以減少海運碳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