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動物身外之物
別說河馬不衛生散布排泄物作用多

文/鄭明倫(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副研究員) 圖/達志影像 (2024/1/6)

馬拉河中的河馬群。

 河馬是生活在非洲大陸上的大型兩棲性植食動物,夜間在陸上取食短草,白天則多半待在河流或湖泊中散熱消暑。

 成年的雄河馬有極強的領域性,會守護一片水域,領域內保有一群母河馬與牠們的幼崽,有時還有少數階級較低的雄河馬。這樣的領域性有幾個特別之處,一是以求偶為目的,二是領域在水中,卻在陸地上標示地盤。

河馬覓食短草。

以噴濺屎尿標示地盤

 這些有別於其他陸地動物的生態習性,也讓河馬的糞便與尿負有許多社交功能。領頭的雄河馬會在進出水中領域的岸邊或灌叢拉屎排泄,並用短小的尾巴快速擺動,讓屎尿四處噴濺,有時還會伴隨又長又大的屁來增加噴灑距離,藉以宣示地盤。此外,同群中階級較低的雄河馬也會在相同地方共襄盛舉,疊加屎尿,告訴別群河馬:「河邊、湖邊,大家可以通過,草可以吃,但不許進到人家水中的地盤,回家只能從自家地盤下水。」

雄河馬在水中以短尾潑灑糞便。

 河馬經常會張嘴吼叫,過去以為這是在宣示地盤,但最近科學家以錄音回播的方式實驗,發現群中的個體認得彼此的吼聲,也認得鄰群個體的聲音,雄河馬對己群和鄰群的反應沒有明顯差異,但如果聲音來自遠處的陌生群體,雄河馬上岸噴濺屎尿的頻率會增加,顯示河馬對鄰群的忍受度高於外來的潛在入侵者。

 在群內,河馬的屎尿有另外的功能。領頭的雄河馬會將屎尿噴濺在地位較低的雄河馬臉上,以顯示優勢地位。

雄河馬在水岸以屎尿標誌地盤。

糞便會改變水域生態

 河馬一個晚上可以吃下三十五公斤的草,一天可以拉出二十五公斤的屎。牠們不只在陸地上以噴濺屎尿標示地盤,在水中也會拉屎排尿,這對當地的生態系有重大的影響。

 生態影片中常有河馬在水中邊游邊拉屎,後面跟著一大群魚接收食物的片段。但河馬的屎尿除了直接提供水中動物作為食物或藻類營養外,更重要的是將陸地上大量的營養物質帶入水域環境。因此河馬在生態系中具有相當獨特的功能角色。

 以東非塞倫蓋提大草原的馬拉河來說,中游約有四千頭河馬棲息,科學家估計牠們每年能將一千兩百二十七噸的碳、一百八十噸的氮、十八噸的磷,以及大量的矽等元素帶入馬拉河。

 這些物質既是營養,也影響濁度,糞便中所含的大量腸胃道微生物能改變水域中的微生物環境,而不同元素間的比例也影響下游浮游性植物和藻類的種類與生長,對水域的物質循環、營養代謝及生物組成有複雜而動態的影響。也因為河馬能藉由屎尿改造生態系,所以被視為非洲熱帶稀樹草原生態系的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