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遊遍世界任意門
城市開發 破壞犀牛棲地

文/許薩琪 圖/林師宇 (2023/12/9)

事件發生

 犀牛的體型在陸地動物中,僅次於大象,是第二大的哺乳類動物。但因棲地消失,加上人類捕獵——犀牛角被視為具有神奇療效的藥材,使盜獵事件頻傳,讓全世界的犀牛數量愈來愈少。

 幸好,根據今年九月公布的調查,發現犀牛數量正在緩慢上升到兩萬七千隻。

蒐集情報

 大約一百年前,大概有五十萬隻犀牛漫步在非洲和亞洲的土地上,從此以後,牠們的數量持續下降;一九七○年代,犀牛數量只剩七萬隻。現在世界上只有五種犀牛,包含住在非洲的白犀牛和黑犀牛,而印度犀牛、爪哇犀牛和蘇門答臘犀牛則住在亞洲。

 根據國際自然保育聯盟「犀牛專家工作組」在今年九月公布的調查顯示:雖然去年有五百六十一隻犀牛遭到獵殺,比起前兩年數量有些微增加,但總體來說,截至去年底,全球犀牛的數量已經上升到兩萬七千隻了。

 數量上升是因為南方白犀牛多了八百多隻,這是二○一二年以來,南方白犀牛數量第一次增加;從前年到去年底,黑犀牛的數量增加近三百隻。

 這個好消息能讓關心犀牛的人稍微鬆一口氣,但亞洲的犀牛仍岌岌可危,尤其是爪哇犀牛和蘇門答臘犀牛,面臨嚴重的絕種危機。目前全球僅存七十幾隻爪哇犀牛,居住在印尼的烏戎庫隆國家公園;而蘇門答臘犀牛,官方數據顯示,世界上還剩下八十隻,但有專家認為,真正的數量可能只有三十幾隻,森林因城市發展被破壞,躲在森林裡的蘇門答臘犀牛,很難找到另一半生育小犀牛,讓犀牛數量越來越稀少。

人類發展
加速生物滅絕

 二○一八年,叫做蘇丹的北方白犀牛去世——全世界最後一隻雄性北方白犀牛,而雌性僅存兩隻,但蘇丹死亡,代表北方白犀牛再也無法孕育後代,因此宣告滅絕,加入渡渡鳥、平塔島象龜的行列。

 因環境變化,造成物種絕種是正常現象,不正常的是現在物種絕種速度,已遠遠超過應有的速度。目前,根據環保團體世界自然基金會推估,如果地球上有一億種不同生物,每年則有一萬種到十萬種生物滅絕,現在滅絕原因大多源自人類,和過往滅絕原因不同。

 以犀牛為例,因為人類發展使棲地減少,而且至今還是有人相信,犀牛角可治百病,讓犀牛角的價格甚至比黃金還貴,這樣巨額的利益,促使很多人持續盜獵犀牛。

 改善動物處境,必須從人類開始改變。對臺灣來說,保育犀牛可能太遙遠,但我們可從保護臺灣野生動物做起,學著認識臺灣野生動物;了解遊蕩犬貓對野生動物的威脅;以領養代替購買;不任意捕捉和飼養野生動物等。

 期盼未來犀牛復育有越來越多好消息,也希望臺灣的野生動物,能夠不再擔心受怕。

符合PISA全球素養測驗架構下

3.1:保育自然資源與紓解環境危機

3.2:環境永續政策、施行及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