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善用心理學學習加分
孩子學業受挫 父母3方法疏導

文/黃揚名(輔仁大學心理系副教授) 圖/達志影像

(2023/11/28)

 最近讀了《當教育會傷人:如何找回孩子修復與重生的力量》這本書,作者群當中的張慈宜在第一個章節提到,其實不只是學業成就不好的學生,連學業成就好的學生,也可能因教育體制而受傷。

 讀到這句話,我一開始是有點震驚的,後來仔細想想,似乎真是如此,只是大多時候,我們會直覺的認為教育會對表現不好的學生造成傷害;而且教育造成傷害,不只在學科學習上如此,在其他學習上也是如此。比方說,我就可以輕易連結到我小時候在體育課還有音樂課上的挫敗。只是因為我的學科表現好,當年老師又比較看重學科表現,所以我很幸運的可以不理會我其他方面的挫敗。 

 發揮專長就值得肯定

 思緒沉澱後,我覺得真正傷人的不是教育,而是我們的社會制度。比方說我們的社會長期彌漫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氛圍,以至於很多可能不一定適合念書的人,因為有壓力,選擇繼續升學,而不是去精進他可能很擅長的技術。

 雖然我們讚許運動員的表現,對名廚也是百般推崇。但是,我們對他們的敬意,可能不是因為他們有專門技術,而是因為他們獲得國際肯定。想到這裡,就覺得有點難過,因為我認為人只要可以發揮自己的專長,把一件事情做好,讓別人因而受惠,那麼就是值得被敬重的。

 現在或許有越來越多人發現這樣的問題了,但是光靠民間的力量促成改變,老實說真的非常不容易。不過,如果有越來越多人這樣想,或許能對主責的政府部門形成壓力,而他們若願意從政策面下手改變,效率會高非常多。

 不過,我必須提醒大家,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想要改變,有強烈改變意願的人,可能還不及認為完全不必改變的人。

 就像現在學校教師不應該公告學生的分數,但有學校老師發考卷的時候,從高分的開始發,那造成的傷害並不會比較少。而老師之所以還那樣做,想必是有學生父母覺得這樣沒問題,而且透過同儕間的比較,或許能夠激勵自己的孩子學習。

 採積極作為提供保護

 我對現狀雖然感到悲觀,但我認為即使在社會制度無法改變的狀況下,我們還是能夠做點什麼,避免孩子受到傷害。

 ‧明確的價值觀:你如果不完全認可現在的社會制度,那麼你要先弄清楚你認同的價值觀是什麼,並且讓孩子清楚知道你看重的是怎樣的價值。如果孩子有不同想法,你應當試著和孩子好好說,並且保留一些彈性,讓孩子的想法也可被納入其中。
 ‧建立防火牆:如果你和孩子約定的價值觀和主流價值觀有些落差,你們勢必聽到不同的聲音。你不僅要給孩子打預防針,也要和其他家人、老師等相關人士交流,請他們不要把他們的價值觀加諸在你的孩子身上。後面這件事情難度非常高,也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雅量,所以你可以多花一點功夫在給孩子打預防針上。
 ‧建立正向的迴圈:任何制度,如果沒能讓人有喜歡的反饋,都不容易被接納。所以,你要想辦法建立一些反饋機制,讓孩子知道,遵循這樣的價值體系是有好處的,讓他們更有意願繼續堅持下去。

 希望我們的社會能夠接納各種不同的價值觀,讓我們在多元、包容的環境下,可以一起打造更友善的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