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小知識

居家消毒 怎麼做最有效?

(2020/03/05中學生報)
文/鄭志鵬
圖/黃志維

 近日隨著2019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的升高,大家都積極防疫,除了搶購口罩,也瘋搶漂白水等各類消毒用品,許多社群媒體上還有指導民眾進行居家消毒的各種方式。到底消毒的意義是什麼?怎麼做才是正確的消毒方式呢?

物理方式的消毒
 談到正確的消毒,當然得先了解我們要消的「毒」是什麼?以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為例,它的毒如其名,是一種「病毒」,而能讓病毒的蛋白質外殼或是本體在物理或化學的作用下受到破壞而失去活性,就是所謂的消毒了。至於所謂的「物理」作用,通常是指讓病毒處於較高溫的環境下而失去活性。以高溫為例,只要把物件加熱到攝氏一百度(通常只要幾分鐘),就可以將其殺死。在比較高溫的環境下,例如攝氏五十度到六十度之間,加熱時間長一些,也有不錯的消毒效 果。如果要消毒器皿,就可以利用高溫方式進行消毒。
 但是,人體總不能加熱到攝氏一百度,或是待在攝氏五十度到六十度的環境下十幾分鐘吧!因為這樣做,病毒雖然死了,人體細胞也都會死掉。不只是人體,許多日用品或家具,也不是都可以用高溫來消毒的。於是,人們就會想要用一些 消毒藥劑來完成消毒的工作。

化學方式的消毒
 這些消毒藥劑就是所謂的化學作用,人們生活中最常使用的有酒精、鹵素和肥皂。其中酒精更是最近網路流傳最紅的消毒方式。 平時護理人員打針前,都會用沾有酒精的棉球或棉片擦拭受施打者的皮膚,這個動作就是消毒。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到藥局買酒精,必須看清楚購買的是屬「藥用酒精」,因為另一種酒精則為參有「甲醇」的變性酒精,是作為做燃料的,不適合拿來做日常消毒。

有效常用消毒法
 在化學元素週期表中,鹵素是一類化學性質非常活潑的元素,例如氟(F)、氯(Cl)、溴(Br)、碘(I)等。「鹵素」類的消毒藥劑,最常見的就是「氯系」漂白水了。
 打開漂白水容器時,都會聞到一種味道;到游泳池時,也會聞到類似的味道。如果漂白水未稀釋,對人體的眼睛、呼吸道黏膜都會有很強的刺激性,千萬不能直接聞或使皮膚接觸到。通常能殺死細菌、病毒的東西,一旦濃度太高,對人體也會有害。
 漂白水的成分主要是「次氯酸鈉」,化學式是NaClO,在水中會解離變成鈉離子(Na+)和次氯酸根離子(ClO-)。鈉離子很穩定,也沒有什麼作用,平常調味用的食鹽裡就有很多鈉離子。讓漂白水產生消毒作用的主要是次氯酸根離子,但它 很容易把其他物質的電子搶過來,造成物質被氧化。如果是細菌或病毒被氧化,很可能就會死亡。


 如果日常生活要用漂白水擦拭家中用品消毒,以濃度5% 的漂白水為例,須稀釋一百倍。作法是取十毫升的漂白水,加水稀釋成一公升。過程中要小心操作,用口罩或手套自我防護,並且在通風的環境下執行,比較安全。另外,漂白水本 身容易分解失效,所以不必一次配太多,需要的時候再配。配完之後就儘量用完比較好。
 此外,次氯酸鈉如果遇到鹽酸,會快速產生有毒性氯氣。因此,使用漂白水清潔時,要當心別把漂白水和浴廁清潔用的鹽酸混合在一起,以免產生氯氣中毒的危險。除了廚房、浴室的清潔,游泳池也需要消毒,有時新聞會報導氯氣中毒的 意外事件,不可不慎!

 如果以消毒的效率來看,用肥皂洗手其實是保護自己最有效和最簡單的方式。肥皂本身不一定能把病毒殺死,但是,藉由洗手的過程,可以把可能沾附在手上的病毒清洗掉。讓病毒離開我們的手,就不會因為我們又摸到自己的嘴巴、鼻子或眼睛等地方,而讓病毒進入身體導致生病。
 以上是一些簡單的消毒知識,藉由這次防疫的機會,我們也可以多了解一些和我們同處在地球上的病毒,以及與它們共處之道。

稀釋酒精 滲入病毒內部
 有些藥局可以買到濃度70%到78%的消毒用酒精,這個濃度有很好的消毒效果。但如果買到的是95%的藥用酒精,就得稀釋。95%的酒精濃度雖然較高,消毒效果反而較差。原因是高濃度的酒精很容易跟病毒的蛋白質外殼反應後,凝固得太澈底,使得酒精無法再滲入內部,真正殺死病毒。70%到78%濃度的酒精才能讓蛋白質外殼凝固,同時又能滲入病毒內部,達到更好的消毒效果。
 然而,應該如何將濃度95%酒精稀釋成70%到78%呢?一般的作法是將100 毫升濃度95%的酒精,加30 毫升的水;也可以取75 毫升濃度95%的酒精,加水加到95 毫升。居家消毒不是進行化學實驗研究,配製的時候只要比例不要差太多,配出來的濃度還是會具有消毒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