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嘉凌 圖片提供/國語日報社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來勢洶洶,不少家長、老師和孩子的心情,難免也隨著疫情變化、政策調整而上上下下。或許,在大人小孩都心情浮躁的這段時間,閱讀溫暖且美好的故事,是不錯的選擇。
為心靈找溫暖避風港
葛拉罕一百多年前為孩子寫的《柳林中的風聲》,字裡行間的詩意,與角色互動的幽默風趣,就非常適合用來安定心靈。
本書主要是透過四個小動物的冒險情節,傳達大自然的美與人間的愛。林良先生曾說,葛拉罕在這本書裡寫出了兩樣價值,一是寫出了對陽光、流水、森林和溫馨安定生活的喜愛;二是講了一個孩子愛聽的故事。因此,這是本可以同時打動大人和孩子讀者的作品。
《紐約時報》書評家阿布索諾特也曾說:「這是一本溫暖的書,一本能在你心中感到寒冰或是信心動搖的時候讀的書。它是所有的文學作品中最能令人重振精神,獲得安慰的書。」
在這個非常時期,很適合在睡前讀讀《柳林中的風聲》,讓不安的心靈找到一個溫暖的避風港。
探索寬廣的想像空間
除了閱讀世界文學經典外,國內作家的許多作品,也有不一樣的「療癒」效果。
例如亞平創作的《狐貍澡堂》系列,結合機智、風趣與溫馨,把妖精、動物和人類互動的故事寫得趣味橫生。讓閱讀故事的過程,就像在寒冷冬夜裡泡個暖呼呼的澡一樣,讀來讓人忘卻煩惱,充滿正向能量。
林世仁的《再見小童》和《小師父大徒弟:尋找心的魔法》,則是以孩子好奇的眼光,帶領我們探究生命「不可思議」的本質。不論是和老法師學習「再見」的小童,或分不清到底是誰要跟誰學習的「小師父」與「大徒弟」,在這些角色歷經的玄奇故事中,探索比世界更寬廣的想像空間,豈不也是讓生命不留白的好選擇?
讓生活體驗結合創作
很多時候,故事都不純然是作者的虛構想像,不少作者也在創作中,把生活體驗透過文本傳遞給讀者,讓讀者有創造相同樂趣的可能。像是《和林良爺爺散步去》一書,便是作者把自己觀察大自然與影子的樂趣,藉由淺顯的文字,邀請讀者啟動天生的好奇心,來趟奇妙的探索之旅。
陳素宜的《妮子的玩具箱》,同樣也透過作品,回憶童年做玩具的快樂時光,帶讀者走入好吃又好玩的文字世界。
不論是帶著好奇心探索、觀察生活周遭的各種事物,或是用生活裡隨手拿來的材料,例如紙張、竹筷、樹葉等,做成好玩又可打發時間的小玩意,正好可以在「疫」外時光裡,與孩子共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