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裡的群體生活,會不會增加感染疾病的風險呢?康寧醫院教學副院長尹長生醫師表示,在疫情風聲鶴唳的情況下,同學不妨參考醫師的問診重點來思考:
一、旅遊史 自己有無出國前往泰國、日本、新加坡、中國大陸、香港及澳門的紀錄。如果有,在十四天內都需要面對居家檢疫,但如果回國後已經超過十四天,理論上就是健康狀態。
二、接觸史 有無接觸到有上述旅遊史的人,如果有,也先別過度緊張,而是靜下心來做好自主健康管理。
三、職業史 是否有高度可能接觸到多元的人士,像是計程車司機、業務、銷售人員等第一線服務業。
四、群聚史 校園裡能接觸到的人通常只有同學和老師,比較單純;但若自己的家人是屬於高接觸風險的職業,須格外留意。
從上面四點來看,如果是沒有旅遊史、接觸史的中學生,原則上只要做好「時時勤洗手、必要時戴口罩、非必要不群聚」,就能降低感染風險。現在,讓我們看看如何正確洗手,以及穿戴脫口罩時,該注意什麼吧!
口罩隨身保健康
口罩到底什麼時候該派上用場?尹長生醫師認為,口罩應該隨身攜帶,當自己出現不適症狀時,可以戴上口罩,如果身邊的人出現不適症狀,卻沒有戴口罩時,也可以將自己的口罩分享給對方。
戴口罩、脫口罩、暫放口罩到丟口罩,也有一套標準流程。戴口罩時,要掌握「開戴壓拉密」;脫口罩時,則要謹守不要碰到表面的原則;如果只是暫時脫下口罩,則可以先鋪一張衛生紙,口罩內側朝下置放;如果是要丟棄口罩的話,一定要丟垃圾桶,不能隨意棄置。
牢記口訣勤洗手
相信大家都知道勤洗手是防疫的第一步驟,但你可知道洗手分成兩種嗎?一種是使用活水的「溼洗手」,另一種則是運用酒精、消毒液等的「乾洗手」。
什麼時候一定要「溼洗手」?哪些時候可以先「乾洗手」呢?康寧醫院感控中心的陳慈惠護理師說:「手上出現明顯髒汙,像是下課時到操場玩耍,或是手心出汗等現象,一定要溼洗手約四十秒到一分鐘;但如果是沒有明顯髒汙,則可以乾洗手約二十秒到三十秒。」
至於要如何洗得乾淨呢?其實溼洗手需要掌握洗手五步驟「溼搓沖捧擦」,搓的時候要運用到「內外夾攻大立腕」,這樣才能確保手部的整潔;而乾洗手只要確實做好「內外夾攻大立腕」,就可以咯!
現在,讓我們看看「內外夾攻大立腕」該怎麼做,才正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