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產階級變成貧窮階級,不需要多麼戲劇性的轉變,通常只需要一場疾病,便輕易達成。
根據二○一八年國際勞工組織發布的《統計圖景:非正規經濟中的女性和男性》報告中指出,全球有高達二十億人口從事非正規就業,占了總就業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一點二。對於多數人來說,「要活就要(勞)動」有時候是更心酸的必然關係。在這波新型冠狀肺炎疫情裡,受害最大的便是這群人。小孩的開學時程往後延,降低了群聚感染的可能,也讓勞動階級的父母增加安親、托育費用。對於每天開業做生意的攤販、領日薪的短期臨時工等,都面臨斷炊的危機。在這樣的情形下,他們只能硬著頭皮上工,僥倖的期望自己不會那麼衰,自主隔離跟接受治療對他們來說,或許比罹患疾病更加致命。
然而,疾病往往離他們只有一線之隔。弱勢階級,或中國常說的低端人口,常常因為工時過長、飲食不均衡、缺乏時間運動、沒有多餘的預算購買保險等原因,讓身體處於慢性發炎或是容易感染疾病的狀態。在他們染病後,又因為沒有辦法獲得良好的休息,導致狀況持續惡化。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的路,生病就要看病,這些簡單的道理,對於特定階級的人而言,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他們不是目光短淺,而是口袋太淺,不足以支持最好的選擇。
(作者為社會觀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