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庭瑋 圖片提供/國語日報社
開學之後,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依然籠罩在日常生活之中,即使到了週末假日,也很難像疫情爆發以前那樣,輕鬆的參觀博物館、科學館。
這時不妨規畫一段完整的在家自學時間,藉由閱讀科普類作品,建構系統性的知識,或是培養自然科學領域的興趣。以下為讀者介紹各年齡適讀的科普讀物,滿足不同年齡層孩子的好奇心。
開展想像空間
適讀年齡:國小低、中年級
「我愛故事,我愛知識」系列,由八本低中年級學生適讀的橋梁書組成,是一套「故事」加「知識」,集「文學」和「科學」的跨領域著作。
全系列依照孩子認識世界的過程分為三大面向,以「我」為核心,循序漸近的擴及「周遭」和「社會」,介紹身體、健康、家庭、學校、動物、文化、休閒、科學等八大主題;結合八十篇臺灣最傑出的兒童文學作家撰寫的故事,以及延伸出來的科普知識;讓孩子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學習從身體保健到天文太空的基礎,自然而然接受文學的薰陶和科學的洗禮。
此外,書中豐富活潑的插圖,來自九子、貝果、徐至宏、陶樂蒂、黃郁欽、劉旭恭等數十位曾榮獲國內外大獎的插畫家,為低、中年級的孩子恰如其分的演繹故事、詮釋知識,開展文字以外的想像空間。
深化核心素養
適讀年齡:國小中、高年級
我們經常吃的食品,還有出現在身邊的物品,是怎樣來的?
讀者能在《吃的東西,原來如此!》和《用的東西,大有來頭!》找到解答。主題內容橫跨生活、自然科學、社會學習三大領域,圖解五十三種經常吃到、用到的東西是怎麼生產、製作出來的;糖、醋、醬油、麵包、巧克力、鉛筆、橡皮擦、肥皂、報紙……看似不起眼,卻有大學問,不看書不知道。
可以在閱讀過程中,結合生活經驗,訓練觀察力、激發好奇心,深化核心素養!
親近專業領域
適讀年齡:國小高年級跨國中
害人類感冒的是病毒或細菌?生病吃抗生素,要對抗的是病毒或細菌?
細菌對其他生物和環境只有壞處嗎?還是,世界上有一大堆「好」細菌,只是你不認識?
榮獲第四十三屆金鼎獎、Openbook好書獎、臺北國際書展大獎首獎的《值得認識的三十八個細菌好朋友》,及其續作《超越人類的三十五種細菌生存絕技》,透過科學家深入淺出的敘述,將專有名詞、專業術語、學科知識變得親切易懂。再搭配幽默可愛的插圖, 不只介紹細菌的「好」、細菌的生存挑戰,以及與地球各物種的關係,更是親近專業領域科學知識、培養實驗邏輯的入門書。